李凤高 官方网站

http://lifenggao.zxart.cn/

李凤高

李凤高

粉丝:8352

作品总数:28 加为好友

个人简介

李凤高 | 艺术简介 擅长山水兼攻写意花鸟和书法。 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参展获奖情况: 2014年 09月 山水画作品《隐居云梦》入选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第5届新人展。 2015年 06月 山...详细>>

艺术家官网二维码

扫描二维码 关注艺术家

留言板

艺术圈

作品润格

书 法:

国 画:1500元/平尺

匾额题字:

拍卖新高:

联系方式

艺术家官网负责人:小张

邮箱:artist@zxart.cn

本页面资料由该艺术家或本主页注册用户提供,张雄艺术网不为上述信息准确性承担任何责任。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记山水画家李凤高

 

/ 徐薇

 

画如其人。李凤高画中那种堂正之气,那种稳健之风,那种不流于世俗的文脉坚持,都与画家的经历、气质、性情、喜好等个性相关。由军旅带给他的是坚忍顽强、奋力拼搏的精神,由教书育人带给他的是任劳任怨、干练持重的品质,由生长地淮安秀水带给他的是质朴与宽阔的气度,这一切都有意和无意地反映到他的作品中来。贯穿于他的整个艺术的苦旅之中。

 


李凤高 |《溪山清远》| 48x90cm | 2016

 

他以踏踏实实的艺术精神踏上中国画之途,走入山水画门径的。艺术之路漫漫,他一路走来更是感恩于在艺术生命中帮助他渡过难关的多位恩师。他说艺术上每一困惑都是一次成长,他有幸遇到一次次帮助过他的恩师。少年时受恩师王鸿澜先生启蒙学习中国画,青年时在军营的岁月中是山水画家黄达德先生是引领进入了山水画艺术的道路,多年后在艺术之路迷茫时受到张复兴老师点化,直至今天又得到赵家葆,杜愚等老师从传统笔墨到生活感悟再到创作倾心教诲。

 


李凤高 |《一涧清音》| 97x180cm | 2016

 

作为苦学派走着自己的艺术之路,其勤奋笔耕的精神与孜孜不倦的求索是令人感动的。走苦学派之路,意味着他将要付出更多的汗水,更多的精力,甚至透支生命。事实上,他在从军旅走到今天的二十多年间,蛰居在乡间一角,断绝一切俗念,清心寡欲,几乎像一个与世隔绝的苦行僧在那里面壁修行。为了心中神圣的艺术,他把别人用来虚度的光阴全部用来压榨自己,锤炼笔墨功力,他把别人挥霍的时光全部用来寻找中国山水画从传统走向现代之路径。

 


李凤高 |《清韵》| 48x90cm | 2016

 

中国山水画艺术之所以经久不衰,很重要的原因是在师法古人的同时,坚持师法造化的原则,进而由外师造化走向中得心源,造成艺术空间与实际空间的差异,这也为强化、升华真实空间,为笔墨情趣的再创造提供了可能。李凤高在诸位老师的指导下,在深入研习历代画学理论及名家的经验中,通过多年的思考和实践,得出了谁轻视和淡忘这一原则,必将导致失败的结论,感悟出一句话——“刻画自然,重在心源,作为他山水画创作的座右铭。这就是说,他的艺术创作必须来自对自然的刻画,必须以现实为源泉,但是这种刻画不是再现模仿,而是更重视主体的抒情与表现,必须是自然现实的形神与画家主观的情思有机统一的东西,是主体与客体、再现与表现的高度统一。

 


李凤高 |《溪山幽隐图》| 48x180cm | 2016

 

基于这一原则,李凤高的山水画大致有两种面貌:一种是为参加展览的中国画创作,如《梦回家山》《隐居云梦》《临水人家溪山外》等,画的都是气势恢宏、震撼人心的全景山水,偏重于自然景观的刻画。由于这种刻画经过了画家主观情思的熔铸与再造,已是注入了内心感情的心象,构思多变,对象错杂,以线立骨的峰峦岩壑,变化多端,与林木交错,与屋宇田畴相抱,。整幅作品勾勒稠密、繁而不琐,皴染满布、淡而不薄,严谨整一,饱满丰厚,画得气象万千,雄秀兼夺。景观的呈现,颇有实境感,有接近西法的写实之处,又有高度的综合与提炼。

 


李凤高 |《小桥流水人家》| 48x48cm | 斗方 | 2016

 

他的另一种山水,多为立轴斗方或横批,如《溪山云烟》《秋山起祥云》《山水清音》《清溪秋意》等作品,都是来自于重在心源的表情达意。或者从山头画起,山外有山,云追雾随;或者横断山间近景,老树新枝,生机盎然;或者取山侧水旁,民居隐现,悠然邈远。其基本点在追求气韵生动,笔法松动灵活,往往粗细互用,化繁为简,巧拙相生,轻重快慢发挥自由,总的趋势是恣肆劲健、泼辣而蕴藉的湿笔为多。用墨随情就景,随机生变,墨气淋漓,层次井然,对墨色的渗化浸润极有把握,深得这种疏体山水之写意精髓。

 


李凤高 |《四季·夏》| 50x50cm | 团扇 | 2016

 

遍览李凤高这两种面貌的作品,给人的第一印象是标新立异不落俗套。不管是饱满的构图还是空灵的布局,画家分明吸收了前人的经验。又显然不让前人的成法束缚自己的手脚,而是在借鉴前人时自觉地保持面对自然的新鲜感受。当然,保持观察感受的新鲜感,只是迈入创作的第一步,进一步就是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这就是他强调重在心源的真正含义。即结合自己的学养、阅历、审美视角,去发现美,去想象,去生发,去刻画自然,形成自己山水画特有的意趣、程式和笔墨。

 


李凤高 |《秋山图》| 48x90cm | 2015

 

李凤高的山水画所以能达到创作的飞跃,我以为是他紧紧抓住两个活源头的结果:一是蒙养,二是生活。正如《苦瓜和尚画语录》中所言:墨非蒙养不灵,笔非生活不神。能受蒙养之灵而不解生活之神,是有墨无笔也,能受生活之神而不变蒙养之灵,是有笔无墨也。”“蒙养对他而言是汲取与思考,是学而广,思而深,学而不泥,思而不僵。他善于充分吸收传统笔墨的成就,重视书法造诣的锤炼,以书法系统学习加以强化了笔墨的表现力;他还善于融合传统的笔法韵律与西方的平面构成,把西法的设计意识与情随意走的书写意识结合起来,使之融入心随笔运的笔墨运动中来,在山水画中发挥了中国绘画艺术以书法为核心的情义。

 


李凤高 |《青峰云隐》| 69x69cm | 斗方 | 2016

 

生活对李凤高而言,则是搜尽奇峰打草稿,是慧根灵性的启发,是山川万物独立形态的把握。正是生活的恩赐,使他将生动笔墨与师法自然相联系,不仅使自己笔下的山水不断出新、别开生面,还使他的山水画创作达到新的高度,推动了他的创作历程不断精进。

 


李凤高 |《清晖》| 48x90cm | 2016

 

很显然,作为山水画家,他的根是扎在中国画传统的土壤中的,但他的趋向却是向着当代的。他以他的作品印证了这样一个真知灼见:传统山水画的笔墨语言,一旦和现实自然地接触,便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有传统功底的山水画家,只有到大自然中去观察、体验和写生,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才能,有真正的艺术创造。概言之,他在笔墨蒙养和生活累积的两个方面的修炼,得益于他不仅师古人之迹更师古人之心,得益于他不仅重视外师造化,更看重中得心源的主观性与山川神遇而迹化的心象表达。

 


李凤高 |《云涌山起》| 68x138cm | 2016

 

李凤高的作品既有成熟老到的笔墨魅力,又有强烈的视觉感染力,他画出了自然的灵性,也画出了自我的灵性。这源于他的画中有生活,有激情,有思考。可以说,他是一位立足传统、面向生活、走向现代,实力型的具有无限潜力的山水画家。

 


李凤高 |《泊》| 48x90cm | 2016